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?

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一种心理现象,指受害者在长期受虐、胁迫或控制后,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甚至同情,主动合理化对方的行为。该名称源于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劫持案:人质在经历6天囚禁后,竟为绑匪辩护并拒绝指控。
典型症状:如何识别?
1.情感依赖: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信任或好感,甚至试图保护对方。
2.合理化行为:为施害者的暴力或控制行为寻找借口(如“他是因为压力才这样做”)。
3.否认受害:回避自身受到的伤害,拒绝承认自己是受害者。
4.抗拒解救:对警方、亲友等外界援助表现出排斥或敌意。
成因:为何会出现这种心理?
真实案例与争议
争议点在于:这种现象并非官方精神疾病诊断,但被广泛用于解释绑架、家暴等情境中的反常心理。
如何应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?
1.专业心理干预:通过认知行为疗法(CBT)帮助受害者重建自我认知。
2.社会支持系统:亲友需避免批判,耐心提供安全感以打破情感孤立。
3.教育与预防:普及健康关系模式,警惕以“爱”为名的精神操控。
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揭示了人类心理在极端压力下的复杂适应机制。理解其本质并非为施害者开脱,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受害者走出创伤,重建独立人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