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半,天鹅湖畔已经有不少晨跑的人。穿着运动衫的老张边擦汗边和熟人打招呼:“现在的合肥啊,每天都能发现新变化。”他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玻璃幕墙大楼说,“上个月那块地还空着呢。”
经济增速背后的科技密码
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的小王最近总在朋友圈晒步数。作为招商专员,他每周至少要接待三批来访企业。“去年这时候,我们还在为引进半导体企业发愁,现在连特斯拉的供应商都主动找上门了。”他说的正是落户在“中国声谷”的某新能源企业,这个占地500亩的园区里,已经聚集了1200多家科技型企业。
长三角主要城市科研投入对比(2020-2023)
城市 | 2020研发经费(亿元) | 2023研发经费(亿元) | 增长率 |
合肥 | 354.2 | 596.8 | 68.4% |
南京 | 578.3 | 732.1 | 26.6% |
杭州 | 623.9 | 801.5 | 28.5% |
“科里科气”的城市气质
在罍街开奶茶店的小美发现,最近店里多了些拿着电脑讨论项目的年轻人。“他们总说些量子、核聚变之类的词,虽然听不懂,但看着就让人高兴。”她说的是附近刚启用的“科大硅谷”孵化器,那里入驻了37个院士团队和200多个创业项目。
- 国家实验室数量:5个(全国第4)
- 大科学装置:3个在建,2个规划中
-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:48.7件
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感
傍晚的淮河路步行街,刚下班的程序员小李正在排队买詹记桃酥。“公司班车直达地铁口,通勤40分钟就能从科学岛回到老城区。”他说着指了指头顶的智慧路灯,这些能监测空气质量、提供WiFi的新设备,去年已经覆盖了全市82%的主干道。
与自然共生的智慧
周末的巢湖岸边,骑行爱好者老周发现湖边多了片生态湿地。“前些年还能闻到蓝藻味,现在湖水清得能看见鱼群。”他说的正是环巢湖十大湿地项目,这个投资150亿的工程,让巢湖水质从Ⅴ类提升到Ⅲ类。
生态指标 | 2018年 | 2023年 |
PM2.5年均浓度 | 54μg/m³ | 32μg/m³ |
公园绿地面积 | 125.6km² | 208.3km² |
城市绿道里程 | 863km | 1560km |
四通八达的明天
高铁南站旁开面馆的老刘,最近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凌晨两点。“现在每天有60多趟车次到上海,晚上十点还有返程的商务客。”他说的“时钟型”高铁网,让合肥到南京只要54分钟,到武汉也缩短至2小时。
- 在建地铁线路:5条(总里程将达356km)
- 国际货运班列:开通12条中欧线路
- 新桥机场二期: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
华灯初上,滨湖新区的写字楼群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。外卖骑手小陈穿行在楼宇之间,保温箱里装着程序员们的晚餐。远处的骆岗公园,晚风拂过智慧灌溉系统滋养的草坪,几位市民正在体验刚刚投用的无人驾驶观光车。这座把创新刻进DNA的城市,正用科技的温度温暖着每个人的生活。